菲律宾政坛一个月内风云突变万达策略,惊爆两件大事!马科斯为何亲手解职曾经的“大功臣”?杜特尔特又能否借此机会咸鱼翻身?
菲律宾总统执行秘书卢卡斯・贝尔萨明证实,菲律宾国家警察总长托雷已被解职,其短暂的84天任期就此终结。不过,贝尔萨明并未说明解职原因。要知道,在马科斯政府策划逮捕杜特尔特的行动中,托雷可是立下汗马功劳。按常理,马科斯本应继续重用他,如今却将其踢出局,实在令人费解。
而这还不算完,不久前,曾协助国际刑事法院逮捕杜特尔特的前警官阿图罗·拉斯卡纳斯,收到了达沃地区审判法院的逮捕令。这两件事凑在一起,仿佛在向外界释放不同寻常的信号,马科斯政府似乎陷入困境,而被关押在海牙的杜特尔特,或许迎来了翻身的机会。
先聊聊拉斯卡纳斯被抓这件事。表面看,这只是一起网络诽谤案,但仔细琢磨,其影响深远。拉斯卡纳斯可不是普通证人,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杜特尔特,很大程度上依赖他的“证词”。如今他自己犯了事,其证词的可信度大打折扣。杜特尔特这边得以喘息,甚至有可能借此翻盘。而且从这件事也能看出,菲律宾国内司法并未完全被国际势力左右,即便国际刑事法院想插手,国内程序仍需按部就班进行。
再看托雷被解职,这对杜特尔特家族来说,无疑是一颗“定心丸”。在马科斯政府中,托雷是盯着杜特尔特家族的“眼中钉”,有他在,杜特尔特一家总感觉头顶悬着一把利剑。如今马科斯免去托雷职务,不仅杜特尔特家族能松口气,马科斯政府中那些想对杜特尔特赶尽杀绝的人万达策略,也失去了领头羊。
有人猜测马科斯是因为托雷乱调官员才将其免职,但托雷刚立下“大功”,怎会因这点小事就被撤职?这更像是马科斯自身压力过大所致。自5月份中期选举后,马科斯的支持率大幅下滑。之后,马科斯政府又对美国关税政策妥协,这进一步激起了菲律宾民众的怒火。在这种形势下,马科斯难以对杜特尔特采取强硬态度,杜特尔特家族也因此获得了缓冲时间。
众所周知,马科斯和杜特尔特这两大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歇。近期这一系列事件,彻底搅乱了双方的力量对比,菲律宾政治或许真的要迎来重大变革。
不得不说,杜特尔特家族韧性十足,即便跌入谷底,也能抓住机会东山再起,这也凸显了菲律宾家族政治根基之深厚。反观马科斯家族,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。2022年马科斯当选时,菲律宾民众对他寄予厚望,希望他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。然而执政至今,经济毫无起色,民生问题堆积如山,支持率一路下滑。此次解职托雷,甚至直接暴露了家族内部矛盾。
马科斯的亲姐伊梅提出的“非常规引渡”法案,虽未直接帮助杜特尔特,但却将马科斯家族的矛盾公之于众。若该法案最终通过,国际势力想随意插手菲律宾政治人物的事务将难上加难。伊梅作为家族核心成员,其态度与马科斯政府此前对杜特尔特的做法截然不同,这表明马科斯家族内部在如何处理杜特尔特、如何维护家族利益等问题上早已争吵不休。
面对杜特尔特家族的反扑,马科斯一方明显应对乏力。若继续这样下去,2028年选举能否保住位置都成问题。
基于以上种种,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点结论:
其一,家族政治的韧性远超制度约束。菲律宾这两大家族的博弈,本质上是“人治”凌驾于“法治”之上。即便有制度存在,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家族势力和个人威望,这种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,也使得菲律宾政治始终在“强人主导”和“权力洗牌”中循环。
其二,国际干预沦为国内博弈的“工具”。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杜特尔特,看似是维护国际正义,实则成了马科斯家族打压对手的手段。而菲律宾国内司法对拉斯卡纳斯的处理,又成为杜特尔特家族对抗国际干预的武器,国际因素与国内权力斗争紧密相连。
其三,民生问题才是权力稳定的关键。马科斯牺牲托雷,归根结底是因为民生问题处理不善、支持率下降。若无法解决老百姓的吃饭、就业等基本问题万达策略,无论怎样进行权力平衡和家族博弈,最终都会失去民心,这才是菲律宾政治“变天”的根本原因。
恒运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